來源:【原創(chuàng)】
周四(5月15日),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(BMD)棕櫚油主力合約FCPOc3結束四連漲,收報3862林吉特/噸,單日跌幅1.55%。盤面技術指標顯示,布林帶中軌位于3917林吉特,MACD柱狀圖延續(xù)負值,短期動能偏弱。盡管馬來西亞5月上半月出口數(shù)據(jù)亮眼,但芝加哥豆油暴跌及印尼上調出口關稅的預期共同壓制市場情緒。

外盤油脂拖累,棕櫚油跟隨下行
當日棕櫚油下跌的主因來自外盤聯(lián)動效應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豆油主力合約單日重挫5.72%,創(chuàng)近兩年最大跌幅。一方面,國際原油價格走弱削弱生物柴油需求預期;另一方面,美國生物燃料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市場拋售。受此影響,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及棕櫚油合約分別下跌0.80%和0.74%。一位吉隆坡交易員指出:“出口數(shù)據(jù)雖提供支撐,但芝加哥豆油的暴跌直接拖累了毛棕櫚油期貨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馬來西亞5月1-15日棕櫚油出口量環(huán)比增長14.2%至51.5萬噸(數(shù)據(jù)來源:AmSpec Agri),這一增幅顯著高于市場預期。出口回暖部分抵消了外盤利空,使得棕櫚油跌幅相對可控。
政策與供需新動態(tài)
印尼政府宣布自5月17日起將毛棕櫚油出口關稅從7.5%上調至10%,以配合國內(nèi)生物柴油摻混比例提升的計劃。此舉可能短期內(nèi)抑制印尼出口,但中長期或加劇國際市場的供應緊張。與此同時,印度4月植物油進口量跌至四年低點,其中棕櫚油庫存已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,暗示未來補庫需求可能逐步釋放。
阿根廷方面,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將2024-25年度大豆產(chǎn)量預估上調300萬噸至4850萬噸,南美供應壓力對全球油脂價格構成潛在利空。此外,林吉特兌美元匯率連續(xù)兩日走強,小幅增加棕櫚油進口成本,對價格形成邊際壓力。
機構觀點與技術信號
部分分析師認為,當前市場矛盾集中于“短期外盤拖累”與“中期供需趨緊”的博弈。知名機構技術分析顯示,棕櫚油合約可能下探3921林吉特支撐位,若失守則可能進一步測試3871-3887林吉特區(qū)間。不過,隨著印尼關稅政策落地及印度低庫存修復需求啟動,三季度價格或迎來轉折。

指導僅供參考,不作為交易依據(jù)
[免責聲明]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匯金網(wǎng)無關。匯金網(wǎng)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(nèi)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。